新华网甘肃频道7月4日信息 甘肃省草原面积广阔,是上海六大牧区之一,畜禽品种资源丰富,牦牛、卓越羊肉产量居全国前列,进展草食畜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点和区域条件。优势不仅以资源的对策存在,已初步形成了草食畜牧业产业化链条,使草食畜牧业日益成为畜牧经济中最具生机的因素,为本身省建设草食畜牧业强省奠定了扎实前提。
草食畜牧业全部效益提升。2007年,以肉羊、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继续坚持两位数增长,草食畜牧业的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。全省羊存栏1646万只,出栏977万只,羊肉产量15.3万吨;肉牛存栏452万头,出栏152万头,牛肉产量达15.7万吨;奶类产量35万吨,此中牛奶产量34万吨。全省肉禽蛋奶总产量达到143万吨,全省畜牧业增长值到达153亿元。
草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范围。2007年,全省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400个,累计到达1530个。发展牛羊肉加工企业36家、建成肉牛屠宰加工线10条,年屠宰能量60万头。皮毛加工企业达到33户。全省养殖行业农民专门合作经济组织进展到990个,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会员25万人,带动农户30万户。
草原调养和草产业开发乐观推进。2007年,全省贯彻草原承包面积1.76亿亩,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3%;新增围栏草场220万亩,改善草地4117万亩,退牧还草植被覆盖度治愈到90%以上。建成紫花苜蓿草块、人工种草544万亩,人工种草留床面积达1702万亩,此中紫花苜蓿793万亩,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。草颗粒加工厂达20多家,加工能力达88万吨,实际加工量48万吨,局部草产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。
草食畜牧业区域化格局基本形成。2007年,陇中、陇东构成全省关键的羊羔肉及肉牛生产基地,甘南及河西牧区形成关键的牛羊肉生产基地和细毛羊基地。